
2025年5月21日,浙江理工大学设计史论与风格研究团队的四位毕业生方璇、徐诗蕙、吴益静、房薇的研究成果在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2025年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展上顺利展出。
四位硕士毕业生的研究成果,围绕团队指导老师戚孟勇教授领衔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百年中国服装设计艺术风格史研究”进行,成果展示了对民国时期以及中国50年代到80年代的服饰文化从理论深入到实践应用的学术探索过程。

“百年中国服装设计艺术风格史研究”

本课题组的四位研究生,从百年服装史中选择了民国时期,1950到1980这两个历史时间段,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地区以自己的研究视角探讨了中国这两个历史时间段的服装发展历程,这些研究涵盖了民国时期广府地区自梳女群体服饰形象设计研究、杂志报刊中女装衣领西化潮流研究、上海摩登男子服饰形象研究,1950到1980年代对女式衬衫设计的时尚演变与理想形象的社会构建。

四位研究生们将学术探索的价值与艺术设计的实践相融合,并且根据研究成果设计了一系列的服装,在服装学院2025年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展上进行了演绎。
个人成果展示

方璇
读研期间参加各项竞赛,获得两届冲锋衣大赛、休闲装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奖项。具备服装方面专业设计能力,并富有夯实的服装营销学习背景, 擅长解读设计史论,设计户外服装与女装,秉持在设计中探索不同文化背后的设计理念,倡导设计理念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讲究创意设计与商业价值的平衡。
《从1950到1980:女式衬衫设计的时尚演变与理想形象的社会建构》
研究发现,女式衬衫在 1950 至 1980 年代中国社会理想形象建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设计风格与流行趋势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形象塑造。本文聚焦1950 至 1980 年中国社会理想形象建构与女式衬衫本土化时尚演变之间的关系,从历史溯源与文化转型入手,探讨了女式衬衫在社会不同群体中的时尚表达特征。研究采用了史料研究与图文互证等方法,深入挖掘了女式衬衫在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内涵,及其与理想形象建构之间的符号互动关系,并进一步探究这一规律对当代时尚流行设计的启示。

设计作品
设计作品《寻迹》,灵感来源于生命的痕迹,生命起落,皆有痕迹。各异的痕迹,象征着自然界与生命现象的多样景观与表征,亦是对自然造物之美的鉴赏。自然界中的树痕、水痕、山痕,人类的皱纹、伤痕、裂纹,这些痕迹错综复杂,却遵循着相同的规律。此类生命迹象应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同时,这些不可磨灭的迹象也提醒我们,要珍视每一个瞬间,感受时间的沉淀与生命的厚重。追溯承接生命起始的迹象,探究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力量,在不同的纹理与材料组合中复原自然万物的本真之美。




徐诗蕙
研究方向聚焦于女性群体形象与服饰文化。在校期间,参与团队国社科项目研究;获2024年第4届冲锋衣新势力集合&品牌创新商业大赛银奖;发表期刊论文一篇。
《广府地区职业女性群体服饰形象设计研究——以自梳女为例》
以民国时期广府地区自梳女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设计学为主、社会生活史与艺术人类学为辅的多学科交叉方法,挖掘其作为特定的历史性产物在礼俗文化结构与社会日常生活中呈现的服饰形象,同时阐释该群体自我形象的建构与表达方式。分析自梳女通过服饰符号化表达(外在)、身体规训与性别认知(内在)及独立意识(核心)形成的“衣人耦合”身份建构模式。基于叙事设计方法将服饰特征转化为可转译的文化基因,形成场景化、情感化的叙事设计实践。

设计作品
系列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以自梳女群体文化为精神内核,“静谧自持,逸韵天成”为整体氛围。采用月影灰、岩苔绿、琥珀咖等低饱和自然色系构建无彩色基调。在款式造型上廓形主要采用 X 型、A 型和 H 型,细节提取自梳女发辫为元素融入抽褶肌理与层叠工艺。通过不同材质面料展现服装的层叠空间与动静虚实流转。



吴益静
在校期间发表SCD一篇
2024.08在2024冲锋衣新势力集合&品牌创新商业大赛
获得银奖(核心成员)
2024.09在首届艺尚大喜杯宋韵新中式休闲装设计大赛获得最具商业价值奖
《民国时期杂志报刊中女装衣领西化潮流研究》
本研究从“女装衣领西化”的角度出发,专注于民国时期女装衣领中的中西文化融合,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探讨西方设计理念与本土传统元素交汇之下,女装衣领设计如何实现元素的融合、演变和创新。通过对民国时期杂志报刊中女装衣领样本的系统分类与梳理,结合历史照片与文献资料,探究衣领在不同女性群体时尚表达中的角色,以及在特定女性群体中展现的风格特征,深入探讨民国时期女装衣领从“被动西化”向“主动西化”转变的动因,揭示民国时期女装衣领西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

设计作品
本设计以 “女装衣领设计” 为切入点,从设计因素需求、民国衣领元素转换、设计方法、风格趋向四个维度展开分析。旨在探究现代背景下女性身体意识的变迁与需求,从审美、场景和时尚个性化三层面,挖掘当代女性对服饰的诉求。
设计过程中,先确定灵感来源,收集民国画报素材,提炼女性服饰特征与搭配。从衣领局部设计出发,兼顾当代大众时尚需求,结合当代女性审美取向、生活与社交需求,将传统美学融入现代设计,打造契合现代女性追求的新中式服饰。




房薇
研究生期间积极参与比赛,获得过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入围奖、三门冲锋衣品牌创新暨新锐设计师大赛铜奖、
浙江省第七届“style3D杯”服饰设计大赛三等奖,
论文录用发表两篇(一篇一作,一篇二作)
《民国上海摩登男子的服饰形象研究——以民国报刊为中心》
在民国上海独特的文化语境下,“摩登男子”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社会阶层,而是一种超越阶级界限的新兴男性形象, 代表着民国时期男性对现代生活方式的热烈追求和对时尚与礼仪细节的精益求精。因此,论文研究聚焦于民国时期上海报刊中 “摩登男子” 的服饰形象建构,通过对多元社会背景与视觉传播载体的系统分析, 探讨摩登男子形象的形成机制、 类型特征与社会文化意义, 并进一步分析其在身份认同建构中的作用。

设计作品
《“纸上”摩登》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承载着对服饰、家具及生活等多领域无限创意的报纸。在那个信息尚不如今日这般瞬息万变的年代,报纸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承载着记录时代、反映民意的重要功能, 报纸也因此成为了人们抒发自己对摩登形象理解与憧憬的重要平台。从对最新潮流服饰的细致描述,到对摩登生活方式的热烈讨论,再到对理想中摩登形象的深情描绘,这些言论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摩登的普遍认知与追求,更蕴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遐想,而这些言论也都被报纸记载了下来。本次设计通过收集民国报刊中记录的摩登男子形象, 巧妙融合当代审美特色,旨在打造既传承经典又创新符合现代审美的摩登男性服饰。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幕后



四位毕业生积极筹备毕业秀,旨在将自己的设计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给观众们,这一刻是她们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三年来的努力在这一刻得到呈现,模特试衣镜前,设计师反复调整褶皱弧度,指尖抚过精心设计的衣服,眼神里满是对完美的执着,每一件衣服每个针脚都承载着日夜的心血,每件成衣都在诉说着设计师对时尚和文化的独特理解。
花絮




毕业设计秀圆满落幕,回望这段时光,从毕业论文中对服装史的深度研究,到毕业设计阶段灵感的构思,设计稿的成形到面料选择,再到成衣定型的豁然开朗,每个阶段都铭刻着成长的印记。那些在工作室通宵达旦的日子,与团队伙伴为细节争论又彼此支撑的瞬间,最终都化作 T 台上流动的光影。观众的掌声不仅是对作品的认可,更是对无数个坚持与突破时刻的回响。这场秀不是学术生涯的终章,而是向更广阔时尚天地进发的起点,未来,请四位毕业生们带着这份沉淀,继续在设计的道路上探索创新,让创意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最后,祝愿四位设计史论与风格研究团队的2025届硕士毕业生们毕业快乐,毕业不是终点,而是你将创意缝进现实的第一针,愿你们以史为针,以论为线,在浩瀚的服装文明长河中继续编织属于自己的学术经纬。


图文、排版|沈丽芬
责编|沈丽芬
审核|戚孟勇